于明朝中期形成,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現(xiàn)有明、清《興寧縣志》典禮志記載,興寧客家鑼鼓在明朝時期已是興寧官衙典禮中迎賓送客的儀仗之樂,同時還廣泛運用于興寧的舞龍舞獅活動中,增強表演氣氛,渲染龍獅表演的神態(tài)。 興寧客家鑼鼓以鼓為主樂,鑼聲作和,鈸鐺點綴,音樂高中低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有完整的鼓樂體系及豐富的鼓樂技法。 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五日至翌年正月二十日,興寧地區(qū)賞燈、暖燈,各村各屋掀起客家鑼鼓演奏的熱潮。除此之外,喬遷新居、新店開業(yè)、工程慶典、迎親嫁娶等也都有鑼鼓演奏,以增強喜慶氣氛,使興寧客家鑼鼓演奏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