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龍典型——花螺墩
瀏覽次數(shù):-作者: 信息來源: 轉(zhuǎn)自本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0-02-22 11:19:06
|
|
客家人從中原南遷而來,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環(huán)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對外封閉、內(nèi)部敞開的居住地,這就是客家圍龍屋。
興寧市的客家圍龍屋規(guī)模較大,造型獨特,被中外建筑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筑一大奇觀。
興寧圍龍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棟兩橫一圍屋,正中一大門,兩旁一小門。大的也有多橫層、多圍層的,其小門也跟著層數(shù)增多而增多。如葉塘黃雀湖黃屋、寧新東興圍攻(九廳十八井)均為三層圍龍,合水官塘下黃屋有四層圍龍,寧新花螺墩長興圍羅屋計有六層,據(jù)知是興寧市內(nèi)圍數(shù)最多最典型的圍龍屋。
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一塊禾坪和一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曬谷、乘涼和其它活動,池塘具有蓄水、養(yǎng)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門之內(nèi),分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橫屋的盡頭,筑起圍墻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十幾間,大的二十幾間,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圍龍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條圍龍,大型圍龍屋則有四條五條甚至六條圍龍,興寧花螺墩羅屋就是一座6圍的圍龍屋。在建筑上圍屋的共同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的“太極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guī)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里面以廳堂、天井為中心設(shè)立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個人、一百多人或數(shù)百人同居一屋,講究的還設(shè)有書房和練武廳,令人嘆為觀止。
花螺墩長興圍羅屋的結(jié)構(gòu)為三堂八橫六圍龍,堂分上中下三堂,橫為三堂兩側(cè)縱列的房門對著堂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圍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圍屋。如不身臨其境,是不能體會到圍龍屋整體結(jié)構(gòu)的意義的。
圍龍屋的設(shè)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于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云南的“一顆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大圍屋的輝煌和衰落,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閉的圍龍屋,走出狹窄的山門,走向遼闊的世界,圍龍屋成為一種歷史的遺跡、一種獨特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