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作者: 馬華陽 信息來源: 轉自本網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15:46:40 |
陳卓坤先生簡介:
陳卓坤(1908-2002),又名陳焯堃、陳廣,興寧市寧中鎮(zhèn)大塋村人。陳卓坤是魯迅先生親手培養(yǎng)的我國第一代著名版畫家,是木刻運動初期的積極宣傳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同時,他又是當代成就卓著的中國畫家。1928年考入西湖國立藝術院,受教于林風眠、潘天壽、克羅多諸先生。1929年與陳鐵耕、徐正義 等五人在學校發(fā)起組織“西湖一八藝社”,后與陳鐵耕等進步青年另立“一八藝社”。1929年秋因 思想激進被校方開除,與顧洪干等人投奔上海參加“左聯(lián)”,先后參與組織成立“一八藝社研究所 ”、“春地美術研究所”、“野風畫會”等,參加由魯迅先生主辦的“木刻講習班”?!耙帮L畫會 ”遭破壞后,陳卓坤轉入黨的地下工作,解放戰(zhàn)爭時期,則隨軍轉戰(zhàn)南北。50年代轉業(yè)地方之后, 他才重新拾起久違的畫筆,并于50年代末調入廣州美術學院任院長辦公室主任。由于陳卓坤先生的特殊經歷和后來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也為了推動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中國美術 史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廣東美術館特于2001年6月舉辦了《陳卓坤·蒼涼的天真》專題畫展,并出版有關作品圖集。1949年后歷任汕頭市文教局局長及汕頭市文聯(lián)主席、廣州美術學院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五十年代始致力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擅花鳥畫。
林風眠藝術思想的忠實踐行:
時代風骨—陳卓坤先生
陳卓坤先生1928年于西湖國立藝術院(即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學習中、西繪畫及圖案,甚得校長林風眠器重,先后與同道創(chuàng)立了“西湖一八藝社”以及在中國革命運動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一八藝社”、“春地美術研究所”、“野風畫會”等,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曾主辦團中央《少年直理報》,江蘇省團委機關報《先鋒》。1931年參加魯迅創(chuàng)辦的木刻講習班,為13名成員之一,參與創(chuàng)辦上?!耙话怂嚿纭薄“一八藝社”社員中,以廣東籍最多,而廣東籍中尤以梅州地區(qū)(特別是興寧)為多,“一八藝社”后來在中國現代版畫史以至整個的中國革命美術運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影響,胡一川、王肇民、李可染、江豐、艾青等均是“一八藝社”成員。1930年至1933年參與主持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工作,一度被捕。期間發(fā)表有《評龐熏畫展》、《美術大眾化與大眾美術》等長篇論文,創(chuàng)作第一幅魯迅木刻像。1937年于南京出獄奔赴延安,長期在革命部隊工作。在當時的革命美術青年中,是個風云人物。
1931年8月22日,魯迅邀請日本版畫家內山嘉吉在上海舉辦中國第一期木刻講習會,中國新興版畫興起。(圖為魯迅和師生合影),13名會員中有5位是廣東興寧人:鐘步卿(左一)、鄧啟凡(左二)、黃山定(左五)、陳卓坤(右一)、陳耀唐(右四)
2016年興寧舉辦陳卓坤中國畫作品品鑒會發(fā)言節(jié)選:
劉思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卓坤的作品,天真爛漫,返璞歸真,看似沒有成熟的技巧,但卻充滿童真童趣,體現了傳統(tǒng)與自然的結合。事實上,作品呈現兒童畫的狀態(tài)絕非易事,個中需要畫家有扎實的功底外,還要有一顆童心,也就是說作畫時心無旁騖,輕松作畫,讓自己的精氣神自然融進作品中去。
羅鏡泉(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陳卓坤的畫很厲害,充滿童趣,繪畫狀態(tài)很自由。像他筆下的雞非常好,與眾不同,沒有追求形似,而是傳遞著精氣神。
羅淵(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作為陳卓坤來說,藝術界對他的評價是相當高的,他的每一幅畫都很新鮮,有創(chuàng)意。與同時代大師齊白石相比,陳卓坤筆下的花鳥更輕松、更自由、更有味道。陳卓坤的藝術作品是寶貴的藝術財富,雖然目前知名度不高,但終究會發(fā)光,希望我們加以認識,也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去推廣。
陳其偉(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清楨版畫會顧問,興寧市美術家協(xié)會榮譽主席):陳卓坤的作品返璞歸真,是情感的宣泄,筆墨充滿童趣,很難得。從卓坤先生的藝術影響力來講,在中國版畫界,他定義為新興版畫運動的主將,一直以來,藝術界都主要宣傳他在版畫方面的貢獻,而對他的國畫宣傳很不夠。
謝景文(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梅州市人大代表,興寧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陳卓坤的作品有幾個特點。一是看似隨意,但構圖很嚴謹、很巧妙。二是寓意很深刻,有哲理,他的作品是他情感的宣泄。三是用筆用色很直接,可謂直抒胸臆。四是率性而為,忘記技法的表現,所有的表現技法融入到他的情感當中。
張華(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黨代表,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梅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卓坤先生的作品很溫情,像天真爛漫的小孩子一樣,很特別;他筆下的雞,雞冠用色像皇冠上的寶石般迷人,令人激動;他筆下的動物是有表情的,以物喻人,從中可見他很熱愛生活,同時通過繪畫表達他心中的苦與樂。
黃稻子(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州交通學院教師):在認真賞析陳卓坤老師作品后,可以用格調第一,技術第二來概括他的作品。陳卓坤老師在晚年,潛心研究書畫。他是書畫藝術方面無疑是屬于“頓悟”型的。他的繪畫技法有別于學院教授的,而是直接取法于書法入畫,善于使用簡練的線條、宿墨描繪對象,構圖隨意,卻又不顯得空洞。
天真本色,其人如其畫:
透過陳卓坤的作品,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陳卓坤先生蒼涼的況味和踞傲天真的本色,對待人生與其畫相似,簡樸成了先生繪畫的最大特點,“拙”與“樸”是歷代中國畫家視為用筆、用墨的典范。每一個畫家都應該去追求藝術的多元化,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像陳卓坤的蘭花,雖然是傳統(tǒng)繪畫題材,但他表現手法卻走出傳統(tǒng),發(fā)自內心地畫,從而展現他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陳先生很好繼承和發(fā)展了林風眠先生“調和中西”的藝術思想,把道家人生哲學,融入自身繪畫作品中,形成以水墨為主,色彩為輔的獨特繪畫風格。不能讓一位優(yōu)秀的版畫家、寧中的杰出人物,被時代所遺忘,應該多去認識,加以推廣。